1609年(明萬歷三十七年,日本慶長十四年)3月,薩摩藩島津氏在德川幕府的許可下,借口琉球沒有償還出兵朝鮮的軍費、不派遣謝恩使答謝德川家康、對島津家多年來疏于禮節(jié)等借口,進兵琉球的奄美大島。由于薩摩遠征軍分屬三個派系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1609年(明萬歷三十七年,日本慶長十四年)3月,薩摩藩島津氏在德川幕府的許可下,借口琉球沒有償還出兵朝鮮的軍費、不派遣謝恩使答謝德川家康、對島津家多年來疏于禮節(jié)等借口,進兵琉球的奄美大島。由于薩摩遠征軍分屬三個派系...[繼續(xù)閱讀]
1868年9月8日,日本維新政府改元“明治”(1868年至1912年)。同年11月21日,琉球王國也收到了日本頒發(fā)的天皇詔書。1868年也是日本明治政府醞釀“大力充實兵備”,意圖“將國威振張海外”的一年。在當時日本國內(nèi)一些人看來,琉球王國地...[繼續(xù)閱讀]
正當日琉兩國在藩屬問題上糾纏不清之時,另一件幾乎同時發(fā)生的事件,最終給琉球王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。1871年年底,一批琉球王國轄域內(nèi)宮古島的船民漂流到臺灣,隨后遭遇當?shù)赝寥?琉球漂民中多人遇害,這就是“牡丹社事件”...[繼續(xù)閱讀]
隨著侵臺事件的了結,日本明治政府對清政府的第一輪外交訛詐已經(jīng)得逞,針對琉球的武裝吞并隨即提上日程。1874年12月15日,作為日清談判全權大使的大久保利通,回到東京才過半月,就向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提出處置琉球的建議。大久保...[繼續(xù)閱讀]
1876年12月,琉球王國派遣紫巾官向德宏趕赴清廷求援。1877年4月12日,向德宏到達福建,面見閩浙總督何璟和福建巡撫丁日昌,呈遞琉王陳情書,乞求清政府出面。1877年12月18日,清政府駐日公使何如璋等到達東京履職,此時滯留在東京的琉球...[繼續(xù)閱讀]
正在中日雙方就琉球主權問題爭論不休之際,美國前總統(tǒng)格蘭特于1879年6月抵華訪問。6月12日,格蘭特等人在天津會晤李鴻章,李鴻章向格蘭特介紹了琉球王國主權爭端的由來、中日雙方立場的差距和目前交涉的進展。李鴻章說,他聽聞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“廢琉置縣”之后,日本明治政府對琉球的經(jīng)濟殖民政策主要是實施地租、人頭稅、物產(chǎn)稅以及產(chǎn)業(yè)振興方針。值得一提的是,日本在琉球“廢藩置縣”后,為了不引起琉球人民強烈反抗,并沒有實行急風驟雨般的殖民化改造,而是采取...[繼續(xù)閱讀]
日本在琉球推行的教育方針是皇民化教育,其目標是徹底的“日本人化”。沖繩縣的第一代縣令鍋島直彬認為,沖繩縣的當務之急是改從日本本土的語言習慣,而要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唯有教育而已。于是,日本明治政府在沖繩縣開啟了推行標...[繼續(xù)閱讀]
這里主要是指日本對琉球社會風俗的改造和皇民化運動。1900年《琉球教育》如下所述:“……扶植縣民國家觀念一事,成為縣下教育的一大問題……對于我國家觀念的看法,國家的盛衰興起,不過是彼岸的戰(zhàn)爭……列國競爭,欲分割我鄰...[繼續(xù)閱讀]
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末期,日本利用琉球阻擋美軍的反攻,并且在戰(zhàn)爭過程中不斷在琉球征兵、征糧,利用琉球的資源支持其侵略戰(zhàn)爭。1945年3月,美軍開始攻打沖繩島。日軍為了強化當?shù)鼐用竦囊庵臼蛊渑c日軍一同進行抵抗,在戰(zhàn)役開始前就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