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褐飛虱防控策略
摘要: 褐飛虱近年對水稻的為害愈來愈嚴重,為探討新的防控策略,筆者從飛虱的主要越冬蟲源地、成災原因及綜合防控等分析認為:(1)對中國水稻為害極重的褐飛虱,真正成災的越冬蟲源應主要來自16°N以南的地區(qū),尤其是越南南部與泰國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區(qū)域。(2)水稻褐飛虱的成災原因既與越戰(zhàn)后東盟國家大力發(fā)展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,且在耕作制度上也相應地由高稈改矮稈、單季改雙季甚至三季,密集程度和施肥程度有所提高有關,又與國內水稻品種多、生育期不一,在防控上不能統(tǒng)一行動,用藥混雜和過量有關,還與全球氣候變暖更利于飛虱的繁衍與遷移,以及雜交水稻可能更利于飛虱類的繁衍有關。因此,要徹底防控水稻褐飛虱的為害,要"防控前移",到飛虱的發(fā)源地—湄公河三角洲區(qū)域去實施以生態(tài)治理為核心的綜合防治技術,一方面幫助其提高水稻產量,改良水稻種植模式,壓縮冬春稻種植面積;另一方面幫助其發(fā)展經濟,構建世界熱帶水果與特種經濟植物基地,同時組建大型糧食生產加工集團,以及開展褐飛虱防控國際間合作;對遷入代要及早治理,并且以縣為單位組建植物保護公司,再利用飛虱對某些水稻品種特別嗜好性,構建飛虱誘集區(qū),形成聚而殲之的主戰(zhàn)場。 (共5頁)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